.

孝顺好儿媳能干致富人记鸡西市鸡东县永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家融入了许多包容和理解、奉献和付出。坐落在鸡东县大锅盔山脚下的永安镇永新村李淑华一家,夫妻恩爱、儿女懂事、老人安享晚年,家庭充满了爱、和睦和温馨。这一切都源于李淑华的辛勤操持和爱心付出。李淑华今年44岁。谈起她,周围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个孝顺能干的好儿媳,也是个勤劳的致富能人。”李淑华家三代同堂,上有八十多岁的公公婆婆、七十多岁的父母,下有一对儿女。家里虽然人口众多,但李淑华把父母、公婆的关系维持得特别好,夫妻恩爱,子女孝顺。李淑华懂得互敬互爱是家庭和谐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她和丈夫安柏华是初中同学,性格相似,爱好相同,都是热心肠,两人相互体谅、相互包容,携手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李淑华夫妇吃苦耐劳、干活麻利,把小家经营得井井有条。永新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加入了打工潮,但她和丈夫还是一直守候在家。刚开始时,她们也有去打工多挣些钱的想法,但看看家里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这个念头就打消了。年,夫妻俩经过仔细琢磨,决定还得靠土地来致富。于是通过信用社贷款5万元,从外出打工的村民手中承包土地10垧,开始靠种地走致富路。李淑华和丈夫从小生长在农村,种地特别在行。除了大面积种植玉米外,还用一部分土地种植了辣椒、韭菜、土豆、烤烟等经济作物,并带来好效益。10年来,他们的辛勤付出有了丰厚的回报。都说“百善孝为先”。李淑华就是一位典型的孝顺女儿和儿媳,她心中总是记着父母、公婆过去付出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她常说,在过去那个困难年代,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成人。如今生活好了,可他们的年纪也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我一定要善待他们。年,李淑华的婆婆突发脑梗住院一个多月,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从那时起,李淑华就把公公、婆婆接到自己家,每天照顾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婆婆得病后像个孩子似的,整天事事都依赖她。由于行动不便,婆婆的屎尿都由李淑华来接倒,但她从不嫌脏,毫无怨言。李淑华常说:“父母养大了我们,孝敬老人、照顾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她13年如一日地照顾婆婆,定期给婆婆洗澡,去医院做检查,每天监督婆婆按时吃药。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病情不但在10多年里从未复发,而且行动还越来越利索,现在已经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李淑华用行动得到了家人的认可和尊敬,同时也让周围群众为她竖起大拇指。在李淑华的带动和影响下,她的一双儿女也特别孝顺,懂得孝敬爷爷奶奶,尊重老师同学。李淑华的女儿在部队报效祖国,儿子在永安小学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有人问李淑华:“家是什么?”她回答:“家是一份责任,是彼此的真诚相待,是温暖的港湾,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元素。”记者王文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