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理论宣讲轻骑兵”为朝鲜族村民进行“双语”宣讲。记者王文利摄
”宣讲队要来村里宣讲,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鸡林村的近30名村民早早地换上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等候在村老年协会门球场里。
“双语”宣讲队成员、鸡东县朝鲜族学校教师宋莲姬一到,村民们立即上前与老师围成一圈,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宣讲开始了。记者虽然听不懂宋老师讲什么,但能感觉到她讲得很生动,朝鲜族村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时而露出微笑,时而点头表示赞许。
宋莲姬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的同事来做过宣讲。今天,她是第一次来鸡林村讲党史。为了让村民听得明白透彻,她提前做了精心备课,现场与村民们交流,感觉他们很爱听。村民崔花子说:“我们村里有一些朝鲜族老人汉语听不太懂,乡里专门找朝文教师用朝语来宣讲党的历史、党的政策、党中央如何关心我们少数民族,还详细介绍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以及我们乡里的变化,这让每位老人听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
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党委宣传委员孙宇告诉记者,鸡林朝鲜族乡有着百年历史,全乡99%的人口是朝鲜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聚居的实际,他们与县朝鲜族学校联合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双语”宣讲队,多次深入村屯宣讲,通过宣讲增强了村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鸡东县还从思政教师、历史教师中选拔了50名骨干,组建了教育思政宣讲小分队,引领全县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据了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鸡东县教育系统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读一本红色书籍、看一部红色影片、唱一首红歌、讲一个红色故事、写一篇心得体会的“五个一”专题活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鸡东县红少年小学是省级中国画培训基地,他们把日常教育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授受党史教育。学校的红色教育长廊内涵丰富,有“追寻足迹红心向党”“最美的遇见”等专栏,以绘画、图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经常引来众多学生驻足学习。记者在一年四班看到,学生们正在跟着老师学习绘画,绘画的主题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走进朗诵班,这里的10多名同学正在排练情景剧《绣红旗》,同学们演得生动形象,不禁让人联想起当年江姐等革命先烈在狱中绣红旗的场景。江姐的扮演者任轩雨告诉记者,在排练这个节目之前,她并不知道江姐绣红旗这段故事。在排练过程中,她翻阅了一些相关书籍,了解了那个年代的故事,理解了她们在狱中的艰辛,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她把从书籍里学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身边的同学听,让他们更深刻感知那些故事、那段历史。
鸡东县红少年小学校长周立娟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以校本课程为阵地,通过画国画、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让每名师生都成为轻骑兵,人人都是宣讲员。”当日也是鸡东县欢送新兵入伍的日子。胸前佩戴大红花的34名新兵在腰鼓队、长扇舞队的簇拥下,在父老乡亲掌声欢送中,精神抖擞地行走在中心大街。据了解,欢送新兵的腰鼓队、长扇舞队是鸡东县“理论宣讲轻骑兵”的“文艺宣讲小分队”,他们抓住欢送新兵活动的契机,开展“四史”教育。鸡东县社区党工委书记、社区事务中心主任王丹告诉记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组建了多支文艺团体和“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今天他们举行欢天喜地送新兵活动,通过宣讲将“四史”教育传递到每位家长、每位新兵和全社会当中,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他们同时联合县党史教育办,为新兵送上家乡地域的党史书籍《鸡东抗日史话》《薪火相传——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通过新兵把家乡悠久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带到祖国各地。
据鸡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武智介绍,鸡东县于今年4月中旬组建起“理论宣讲轻骑兵”,启动了进基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他们从党校教师、思政教师、机关干部、文艺工作者、社区居民等群体中,选拔了百名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理论素质和宣讲经验的骨干,组建了县委宣讲团、教育思政宣讲小分队、文艺宣讲小分队、百姓宣讲小分队、乡村宣讲小分队五支宣讲队伍,按照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安排,“理论宣讲轻骑兵”走乡村、入社区、进学校,打通了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将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了最基层。
记者王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