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卫星图看苏州近40年城市变迁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 ● ●-INTRO-本研究采集了年至今的苏州市LandsatTM和OLI影像,经过预处理、叠加,能看出明显的地表覆被变化,可以表示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苏州城区是如何扩张的。● ● ●

年我们可以看到大片的绿地(主要是耕地),绿地和绿地之间是散落的农村居民点,城市区域主要在护城河以内,并且古城南面盘门、蛇门内也可见小片绿色,古城以外几条大的河流沿线有房屋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大运河及老运河支流、胥江、娄江、山塘河、上塘河、元和塘等两岸。

-年城市扩张不是很明显,西护城河以西、大运河以东,金昌、沧浪街道在这段时间变成城市,其他地区变化不大,年版总规提出“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东城西市”格局。年京沪高速苏州段开始建设,虎丘区核心区域狮山街道的道路开始铺设,但是古城以东变化依旧不大,从这段时间的道路建设能看出发展方向是大运河以西、长江路以东区域,80年代的城市扩张规模有限。年国家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落地,虽然道路还未铺设,但东环路与金鸡湖之间、葑门塘两岸已经有翻新的土地,这一地区是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所在地,同一时期北边的商业和住宅配套还没有起来。古城东西向主干道干将路拓宽,城市扩张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到年左右,天平山以东、金鸡湖以西,南至大运河,北至京沪高速之间大约20×10km2的土地空间布局基本完成。年版总规提出“一体两翼,双城核心”的格局,即古城区、高新区为“一城”,(东部)园区为“另一城”,且是城市发展首要方向,北部次之。从年开始,这一时期和80、90年代相比,城市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古城内多条干道改造,在卫星图上能看到大量的翻新土地,金鸡湖以东地区开始快速扩张,-年间基本完成了园区的路网建设,这一时期几个主要工业区的企业开始进入,分别位于园区(星华街与界浦河之间、苏虹路两侧),浒墅关、吴中和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苏州发展格局的“东、西”两城均已布局完毕,剩下的就是将企业引进来,不同的是园区企业落地的速度、规模和数量都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将园区单独分析,从、03年两期高分辨率的QB、WV图像能看到主干道(南北向的星杭、星港、星湖、星塘、星华街,东西向的苏虹路、现代大道、中新大道等)开始或已经修建,娄江以南的娄葑已经看不到散落的居民点,外河——黄天荡以南规划的住宅、以北规划的企业排列整齐,中心CBD还没开始建设。斜塘、胜浦的集镇清晰可见,在集镇的旁边已有安置房建设,并且有大量的居民点等待拆迁。彼时的唯亭几乎还未开发。接下来,年苏州城区路网均已建设完毕,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已经很少见。年版总规“一心两区两片”构成的“T型”空间结构,即东西向主发展轴和南北向为次发展轴,随后提出“一核四城”,即高铁新城、太湖新城、生态科技城、综合商务城,有小规模的土地平整和道路建设。年往后基本上都是各个地块的填充,主要集中在“四城”。同样,在高分辨率的图像下园区年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待拆迁的居民点,娄葑已经饱和。斜塘老街南边已建大量拆迁安置小区,但星塘街和凤里街之间大量居住用地有待开发,开发的居住用地主要是改造的斜塘集镇及其北边的商业体和商品房,苏州大道两边的商业用地才开发到园区管委会附近。大量的企业坐落在胜浦,中心集镇住宅布局井然有序,外围被工业用地包围,剩下少量的地块未开发利用。唯亭由鱼塘改造的青剑湖及其周边少量土地被开发为住宅,企业落地的数量多于住宅。年中环东路高架开始修建,湖东商业文化区CWD和综合商贸区BGD在慢慢成型,独墅湖高教区的科研院所、创意产业园、生物纳米科技园在按部就班的完善,周边住宅也在慢慢配套,斜塘的另一大安置住宅区车坊基本开发完毕。到年,国土空间规划已经从增量转向存量,我们很难在看到大片绿地,苏州城区大的绿地只剩下尹山湖以南的郭巷街道,大阳山以西的科技城、京沪高铁以北,园区建设更是趋近饱和,只剩下斜塘河和吴淞江夹江的一块土地。年胜浦已有从工业用地置换成居住用地的地块。综上,从苏州近40年的城市扩张现象可以看出,“要想富,先修路”放在哪儿都是适用的,商业配套落后于住宅建设,住宅建设落后于工业企业引进,企业引进又落后于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另外,鱼米之乡的苏州很多地方原本是水产养殖,在这几十年中大多都已退渔还湖,像太湖苏州湾、独墅湖、沙湖等。40年的苏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一片片农田变成了一座座楼房和工厂,也许留下园区永旺西边地块上的这座已经风化的桥还在向路人讲述着当年的历史。撰文

QG-lab

● ●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