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赶在了一起,又加上国内疫情已基本控制住,人们把积压了多半年的情绪都爆发出来,仿佛春节一般,走亲访友,旅游出行,喜气洋洋。但国庆期间的一条新闻,却为这节日的欢乐气氛蒙上一层阴影。
据黑龙江省鸡西市 府通报,10月5日,鸡东县兴农镇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食物中 ,制作“酸汤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里冷冻一年。10月12日,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 事件中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人。幸存者仍在抢救,已产生费用20万元,后续费用或达百万。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 信息,鸡西食物中 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 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 事件。
酵米面食物中 是椰 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 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 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 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 ,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一顿饭,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的巨大悲剧,使人震惊,又不寒而栗。震惊的是,8条鲜活生命的消失。害怕的是,这竟然只是因为吃了一顿家常饭。
在此事之前,还发生过饮用自酿酒中 的事件。
难道自己做的食物也不安全了吗?
对!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的认识误区。在这些人的认识里,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之后,人们都觉得在自制的食物中,包含了家乡的味道,包含了亲情和思念,包含了制作者的心血和灵感,味道要比外面买的好很多。但就是忽视了一条——怎样保证食品卫生问题。
怎样保证食品安全呢?人们通过一系列的事故,总结教训,改进生产方式、储存方式、管理方式,在付出无数次惨痛的代价后,终于总结出了保证食品质量以及其他产品质量的方法——标准化。
现在的标准化体系,有ISO、ISO等等,以及涉及到方方面面国家标准GB/T。没接触过的朋友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标准化说白了就是在总结了无数次事故后,提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生产管理方式。这种生产管理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比如说制作发酵类食物,如果自己做的话,只能凭经验和直观感受判断质量。
颜色变了,嗯,差不多了。
味道发生变化了,嗯,该吃了。
里面的 曲霉素、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是多少?
啥玩意?听不懂!我都洗得干干净净的,肯定卫生,自己做的,吃着放心!
这就是自制食品的误区。也是我们国家的当前国情决定的。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和上海造的同一规格的螺母,都不能互换使用,后来国家痛定思痛,下决心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才统一了国内的产品质量。
可是这种标准化思想,还是没能深入人心。以前的那种三无产品,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私人订制产品。现在市面上的各种手工皂、私密工坊的化妆品大行其道,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他们的产品有没有可靠的数据,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文章的 ,还是想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思想该变了。自制的绝不等于安全的。我们要对产品质量有量化分析,知道里面的危害因素种类、数量和危害的程度、后果。任何物质都是由各类元素、分子原子组成的,至于什么乡愁啊、思念的之类的,大家听听就得了,可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