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东县有2个朝鲜族乡、11个朝鲜族屯,会说朝鲜族语言的“双语法官”吕仙华所在的鸡林人民法庭,负责审理全县朝鲜族群众涉诉案件,也是鸡东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的“试验田”。
初春三月,记者走进了鸡林乡,目及所见,一片祥和幸福。当提及吕仙华,很多群众都说:“我们相信,她在哪,公平正义就在哪。”几天来的采访,记者发现,群众对吕仙华如此之高的评价,得益于鸡东县家事调解“仙华样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释放出的活力与“红利”,在破解“剪不断、理还乱”家事矛盾上探索出了司法良方,为“天下之本在家”、稳固家庭这个社会基石创建了优良法治环境。
做人民群众听得懂的法官
吕仙华认为,一名法官一生能审理几千起案件,但对于百姓来说,也许一生就打这一次官司。法官一个亲和的眼神、一句真情的问候,都会让当事人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鸡林法庭有一个家事法庭,中间是圆桌,当事人的坐席处摆放的桌牌由原告、被告换成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如果不是看到墙上悬挂的“家事法庭”,怀疑这里开的是家庭会议。
对此,吕仙华解释说,家事审判不同于其他案件审判,亲情矛盾是诸多矛盾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一种。营造家的温馨环境,更有利于亲情沟通。只有做一名会沟通、且让人民群众听得懂的法官,才能化解好当地朝鲜族的家事矛盾。
鸡东县一些老年朝鲜族群众,汉语说得不太好,发生纠纷表达不好诉求。吕仙华是朝鲜族,善于与他们沟通,进行释法析理,把道理揉碎了、掰开了,耐心细致地讲给他们听。她审理的民商事案件有80%以上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隋大娘的土地纠纷长年得不到解决,找到了吕仙华,准确表达出了诉求,获得了满意结果。她说:“打官司就找吕仙华,她能听懂咱说的啥。”外市县的朝鲜族群众也慕名来找吕仙华咨询法律。
鸡东县法院党组注重培育吕仙华“双语法官”品牌,规定由吕仙华所在的鸡林法庭统一受理全县朝鲜族群众涉诉案件,并在鸡林法庭设置家事审判庭,由吕仙华主导家事审判改革。
吕仙华善于听群众“絮叨”,群众喜欢她,乐意把心里事和她说,她也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我爸走了,临终前,叮嘱我一定要见你。”这是吕仙华审理的一起赡养案件被告小刘给吕仙华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