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新闻登上热搜榜
近日,河南郑州
一女子在路边摊吃了碗凉皮,
回家大概两个小时后开始恶心呕吐,
很明显的这种
凝血功能紊乱和肝功能衰竭症状,
然后就意识不好,
大喊大叫像醉酒一样
女子随即被转院送到医院,住进了ICU。经医生检查后,确诊该女子是米酵菌酸中毒。
医生提醒,如米皮、凉皮,北方人吃的酸汤子,还有长期泡发的木耳、银耳等食物,一旦摸着发黏,千万不要再吃了,说明已经变质。
米酵菌酸中毒可致死!
米酵菌酸,很多人听起来有些陌生,但米酵菌酸毒素食物中毒事件早有发生。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
辽婶儿今年6月份发出提醒:已致6人死亡!1毫克即可致命!
年10月,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最终9人全部死亡,罪魁祸首就是米酵菌酸毒素。年7月28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地区也发生了一起食用河粉(粿条)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11人中毒,1人死亡,也是米酵菌酸毒素。年至年10月,全国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据介绍,“米酵菌酸”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产生,毒性强烈,无色无味,且在高温下稳定,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这三类食物必须注意!
高温潮湿天气下,凉皮、河粉、米线、肠粉等湿米粉,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导致米酵菌酸毒素产生。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食用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夏季爆火的拌凉皮。新华社资料图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食用三类食物尤其要当心:
1.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糍粑、醋凉粉等。散装泡发米粉(线)类要选择外观完整无霉变、无异味的产品。2.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尽量放于通风防潮处,干粉泡发后尽量当天食用完,吃不完密封保存。3.木耳、银耳。尽量用温水现泡现用,如需长时间泡发,建议放到冰箱冷藏室,但也不要超过24小时。泡发后如果出现耳片黏软、有异味,一定丢弃。
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也曾发布提示:
1.不可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2.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正常干银耳经水泡发后,菌片呈白色或微黄,朵形完整,弹性好,无异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其基底部,泡发后应及时食用,凉拌前要用开水焯熟。
3.在选购马铃薯粉条等食物时,要细看生产日期,确保新鲜;要选购外观无霉变、外形规整且色泽正常的产品;购买后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食用时一旦发现有酸败或霉变气味,立即停止食用。
省市场监管局指出,发生中毒后,消费者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及时就医。对中毒患者应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来源:辽沈晚报、综合大参考、生命时报、本报往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