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换来金秋时节的丰收喜悦。近日,记者在鸡东县向阳镇古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看到,几台大型收割机正尽情“驰骋”在两百多米长的水稻大池里,呈现出壮阔的丰收画卷。
王有全是古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托管户,这几天,他开着大四轮拖拉机,运送合作社收割的自家托管土地水稻。他告诉记者,今年把自有土地75亩托管给了古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里当农机手,一年下来有元工资收入。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种植还增产增效,去年自己种水稻,平均亩产斤,今年由合作社种植达到了斤,亩增产50斤,效益显著。
年,古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搭上”国家出台“土地托管”政策的“顺风车”,农民把自有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耕种,除向合作社缴纳部分托管费外,从春种到收割全部由合作社负责,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从自家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还可以安心外出打工,变“单收”为“双收”。
据了解,古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从农民手中托管水田余亩。在生产中,合作社每亩地享受国家给予的50元托管补贴,发挥技术、农机等优势,采取集中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集中耕种、统一管理,使水稻生产从“量少质差”转变为“量多质优”。特别是今年,合作社还享受水稻田小池改大池的“池改”政策,对部分水田进行改造,使原本一个个不足1亩地的小池子,变成6亩地的大池子,不仅增加了生产面积,还提高了机械作业生产效率。
合作社理事长彭学臣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小池改大池亩,增加土地面积亩,增加产量13万斤。小池改大池节省了很多人工,农机具干活非常得力。金灿灿的稻穗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据了解,古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小池改大池这两项政策,预计增产水稻70万斤,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据鸡东县向阳镇副镇长孙立国介绍,今年向阳镇水稻田托管00余亩,解放劳动力余人,通过在周边或到南方城市打工增收约余万元。同时,通过水稻托管、小池改大池,有效增加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记者王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