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城市更新的新途径:艺术元素融入
一、艺术介入空间的形式,实现城市更新
以文化元素推动城市更新的发展策略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个时期政府需要改善衰败的城市景象,私人投资者需要营造艺术氛围来吸引顾客,而大量的艺术团体需要发展空间。因此,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在政府、私人投资者和艺术团体之间形成,文化元素被运用为一种复兴城市地区的发展策略。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艺术设施开始脱离了以往独善其身的布局模式,和商业、办公等设施混合布置,用于带动旧城中心区的发展。
关于城市更新的途径,由于每个城市的发展背景不同,更新方式也不同,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以艺术介入空间的形式实现城市的局部更新,会让该城市重新焕发活力。从形式、内容、地域几方面分析怎么让艺术更好的融入空间中去,同时通过对外观的提升实现整个区域的城市形象提升。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城市更新经验上,会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把不同地域文化和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艺术作为重要角色,无论在旅游项目的发展,还是在空间形象的宣传提升方面,让艺术在城市更新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英国也吸取了美国的方法,以艺术的文化性为主导进行城市更新,以之前伦敦道克兰码头二次发展计划为标杆,此后,英国多次制定艺术文化发展战略。相信这也是中国城市更新必然的发展方向。例如,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的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典范,辽宁是重工业城市,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分享一下这个成功案例。
伯明翰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位于英格兰中部、伦敦至利物浦的铁路干线上,人口约多万。伯明翰附近城市密集,并有煤、铁等资源,自十二世纪起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十六世纪起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为英国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广州在推进新一轮城市更新中,着重以大师设计为先导,从“一般性”到“特殊性”。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师,参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具体项目,为示范性项目进行具体设计。让具有三十年历史的公厕改造项目,成为具有体验性、互动性、文化性于一身的网红打卡地。从功能性、公共性和科普性三方面,将变电站设计为供市民参观、学习教育科普基地,设计屋顶花园及观景平台,让变电站成为市民休闲、观景、体验的开放的城市公共景观。
艺术正在全面渗透介入城市更新。城市更新能满足城市在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同时可以给城市增加新鲜动力。开展城市公共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形象管理、提升区域生态景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离不开艺术与设计的助力。艺术与设计要契合城市文脉与精神,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建设带有情感温度和人文关怀,是实现城市整体环境建设、文化品质提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以艺术点亮文脉
近年来,很多城市进行城市家具形象提升。为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地域文化建设理念,连云港城市家具建设特别强调系统分类、建立标准、突出特色,老城区注重体现古城风韵,靠近滨海新城地区则突出山海风光。全市城市家具在色彩上采用灰色系,老城区以深灰为主,滨海新城以浅灰为主,通过中灰过渡递进,既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基于城市文化而设计的城市家具色彩,不仅提升了综合视觉体验,更增添了城市魅力。
十几年前的连云港,常有人分不清哪儿是城市中心,哪儿是城乡接合部。以艺术设计激活空间。上海是中国最早使用电灯的城市,但随着通信杆、信号灯杆、路名牌杆等越来越多,街道上空的架空线也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开始推进城市架空线入地综合杆等城市家具设计。设计团队充分挖掘海派文化中的装饰艺术符号,汲取经典造型特征,并参考老石库门样式,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城市融为一体,既适应现代生活空间,又富有浓厚地域特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特点和魅力。城市家具设计的要义,正是要挖掘、激活这种美,让每一个行走其间的人,都能找到文化认同,获得美的享受。
传递人文关怀,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原则,也是艺术融入城市建议的唯一标准。
三、以艺术设计激活空间
在上海综合杆设计中,设计团队根据杆件的不同位置,结合具体需求,实行“一杆一方案”设计。在综合杆上放置了包括路名、地铁站、景点、公共卫生间等信息在内的复合型标识。分层次、多角度、多色彩的设计,让行人无论从哪个方向走来,都能迅速清晰地获取信息。若人行道较宽,则公共设施带相应也要加宽;如果人行道宽度小于2米,就可以不设计公共设施带。
城市环境建设中,于细节处用心,不仅体现城市温度,更考验城市创新。增进人文关怀,增设细节性、人性化设施,加强精细化管理,让市民享受到更加和谐的环境、舒适的空间、完善的服务,是提升城市环境设计品质的关键。
城市街道环境不宜过度堆砌文化符号和装饰造型,也不宜承载过多功能,应以简洁为要。例如,在河南郑州二七区美丽街区建设中,设计团队在政通路、人和路交叉十字口,使四个方向人行道平坡接壤,并在双向机动车道中间设置隔离带,放置常春藤、火焰南天竹等绿植,既增添了街道活力,又使设计融于城市空间,让人于无形中感到舒心舒适。
城市出行系统是否畅通完善,直接关系居民生活幸福感指数。若将城市比作一个有机体,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便如同其中的三根血管。在实践中,设计师通过修整人行道铺面,增画停车线,加强动态管理,改善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疏通人行通道,使道路秩序井然。
构建美丽和谐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要抓住时代机遇、秉承中国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城市更新,艺术融入,必将为构建城市发展新面貌贡献力量。
辽宁北镇的城市形象提升中,通过不同方面整体提升整个城市面貌,尤其是在建筑、商业街区的改造中,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特点进行私人定制的设计。
北镇整体城市形象设计定位以辽代文化为主要代表、同时将镇山文化、宗教文化融入其中进行打造,依托城市不同区域功能载体进行文化元素符号提取表现。
黑龙江鸡东城市形象提升中同样以地域文化为设计来源,结合鸡东当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文化,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对不同城市出入口、不同节点进行形象整体提升设计。根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按照不同区域特点对鸡东中心城区进行功能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为东工西政、南居北游,其中四个形象出入口位于西、北、东三大区域。
结合上位规划和产业布局,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展示鸡东县城市风貌,营造符合交通安全、地域特色明显、生态结构完善、景观环境优美的出入口景观设计,编织一幅都市的全新景象,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一个舒适的绿色家园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