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水稻大丰收,农民在大池里忙收割。新征程开局“十四五”李玉敏摄
风吹稻浪,稻谷飘香,
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
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开展水稻田小池改大池提升行动,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行、道顺畅”的规划设计要求,制定《鸡西市水稻田小池改大池工作实施方案》,政府拿出余万元奖补资金,鼓励支持农户分级、有序、规范开展“池改”。从年秋收后到年春天水稻插秧前已完成“池改”7.7万亩。
正是我市水稻田“池改”后的第一个丰收季,10月下旬,记者漫步田野,分享“池改”后稻农增收的喜悦。
走进城子河区永丰乡农民陆福才家的稻田地,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新割稻茬散发出的清香弥漫在原野,六台大型收割机来回奔忙,不远处还有收割机正在放粮。
陆福才说:“由于秋涝,今年秋收比往年晚将近10天,但是今年春天做了‘池改’。以前池子都是几分地,或者是连一分地都达不到的小池子。原来收割的时候,田埂子特别多,非常费事。小池改大池后,多的都达到五六亩地一池子,虽然今年收得晚,但是比往年要提前两天收完,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陆福才家有亩水稻田进行了“池改”,由原来的个小池子改成90个大池子,在增加耕种面积、方便田间作业和管理的同时,增加了收入。他说:“‘池改’后,我们春天旋地、耙地、插秧,提高了效率。这些地整改后,耕种面积增加一晌多地,这一晌多地收入增加3万多元,还缩短了收割时长,节省了人工费、车油费,这多亩地额外给我带来3万多元的利润。这都是国家政策好,也感谢当地政府落实实施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陆福才只是我市水稻田“池改”工作众多获益农民中的一个。
我市有水田面积将近万亩,但是池田相对零散、碎化,小的池子才一分地,极大影响了机械作业效率、水田管理能力水平提高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都受到很大制约和影响。在这个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开展水稻田小池改大池提升行动,一期计划“池改”16万亩,到年年底完成。
据市农业综合技术中心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玉敏介绍,在“池改”工作中,我市推出了多项举措。一是政府引领。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一定资金,对参与水田“池改”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激发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池改”。二是农民主导。鼓励支持农民参与,作为主人翁发挥其作用。同时发挥现代农机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因为他们土地规模比较大、连片与集中、机械能力比较强,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三是部门间的配合。农业、水务、国土资源、交通等部门围绕水田各自发挥作用,相互协调配合,将其纳入统一的规划与施工,做到田间、路、渠、道统一规划与设计。四是实行专班专项推进。调集专家和有关领导组成专项推进组,发现“池改”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疏导、及时回应农民关切。
在推进“池改”工作过程中,我市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整理、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域区延伸拓展的原则,由点及面,逐步形成灌区流域条田化、方块化。采取测绘、界定、施工、评估同步进行,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翻地作业、清淤平整等作业齐头并进的措施办法,实行旱整水平相结合,宜旱则旱,宜水则水,宜改尽改。对于参与“池改”的水稻田,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地处平原区的虎林市、密山市,土地自然条件好,“池改”单池5亩以上的每亩补贴元至元,鸡东县和市郊区地处山区、半山区的,每亩补贴元。
虎林市金健农民合作社经理赵永林说:“今年合作社多亩水田地通过小池改大池后,增加多亩地,纯收益比去年增收约7万多元。”
陆福才告诉记者,他家亩水田,已经改完的是亩,今秋准备再改多亩地,如果这亩地都由小池改成大池,每年的收入就能增加十多万元,小池子改成大池,春天播种时省时,秋天收获时多打粮。
看得见的增产、增收、增效,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经过一年的运行,“池改”完成后,平均增加水田种植面积3%以上;节省灌溉水15%,节肥10-20%;农机成本减少12%,水稻亩产量增加可达到10%。
李玉敏说“:水田‘池改’后效果十分明显,一是机械效能明显增加,系统成套装备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快,田间的作业精准性、精确性得到有效加强。另外,智能化、精准化的机具有了用武之地。无人机、无人插秧、无人整地、无人收获等设备有一定的应用空间。水田‘池改’后,不但增地增温增产,而且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效果十分明显,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为今后的‘池改’和现代农业推进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改建后的水稻田大池,阡陌纵横,绿意尽染;沿公路两侧、高铁线边、旅游景区的稻田画,犹如镌刻般靓丽抢眼,成为网红打卡地、观赏集聚地。
今年秋收后,我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实施水田“池改”工程作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利用黑土地、释放机械效能、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举措,推进这项让农民增收、粮食增产、产能提高的惠民工程,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发展。
记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