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打开本文时,会看到下面照片中有一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的青年人,他梳着偏分的头发一丝不乱,身穿整齐的衣服站在地板上,在他后面是一道白墙。他那种淡定的神情,仿佛邻居家的一位大哥年轻时特地去照相馆拍张照片留念一样。但如果告诉您这位貌似邻家大哥的青年人是位抗日杀鬼子的英雄,此刻他的面前站着的不是摄影师,而是众多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时,不知您是否有种背后发凉的感觉。
这是一张藏匿于日寇档案中的照片,而这张泛黄的照片记录下了英雄牺牲前的最后时光。此刻在英雄的眼中,没有丝毫恐惧,那种视死如归的神情仿佛真的就像去照相馆一样,让人敬佩。不久,这位曾上阵杀敌的英雄被残忍的侵华日军执行所谓的“特移极”(侵华日军为满足其七三一部队利用我国同胞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而采取的“特别输送”),押送至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其后果可想而知。此时他家中已有身孕的妻子,还不知丈夫的去向,正苦苦等待着...........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大门消失的丈夫年年初,时任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侵华日军七三一罪证陈列馆副馆长的金成民,来到黑龙江省鸡西市。金馆长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走访遭受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活体试验残害的受害者家属。在此之前的年10月时,鸡西市市民朱玉芬曾找到他,想查询自己二叔朱云岫(抗日志士,已发现有记载惨遭侵华日军“特别输送”进行活体试验受害者,近期本文作者将写一篇关于朱云岫烈士的文章)的情况。
金馆长在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时,发现了关于朱云岫的记载。在金馆长来鸡西前,朱玉芬又来到哈尔滨,为金馆长带来了一些相关材料,朱馆长决定亲自到鸡西进行实地走访。而这次鸡西之行,将带来意外的发现,一段尘封已久的谜团即将揭开。
朱云岫烈士金成民馆长按照朱玉芬提供的知情者名单,来到了鸡东县哈达镇青山村,见到了知情老人金财。金财老人向金馆长介绍了所知道关于朱云岫的情况,金馆长随口问了句:“你认识王振达吗?”没想到金财立刻说道:“当然认识啦,他是我姐夫!”,金馆长闻听后激动不已,因为“王振达”这个名字与朱云岫一样,在侵华日军档案中也是被记载惨遭“特移极”。听到有人认识此人,作为研究“七三一”史料专家的金馆长的激动程度可想而知。而本文开篇照片中的那位英雄的名字,便是王振达。
随后金财老人说,关于王振达的具体情况,他不太了解,只知道这人参加抗联后,就再也没回来。在金财老人的帮助下,金馆长见到了王振达的两个妹妹,分别是王秀清、王秀珍两位老人。后来又找到了王振达当年的抗联战友韩玉廷,还有当时已81岁高龄王振达的妻子金玉珍老人。随着这些知情者的讲述,一位鲜活的英雄从尘封已久的档案中重新站了出来。一位消失的丈夫,又回到了妻子的身边。
据金玉珍老人回忆,两人是在年成亲的,王振达比她大四岁。王振达平时喜欢穿的笔挺,四处走,很少在家,地里的活也很少干。在婚后第二年,两人曾生了一个女儿,只可惜这个孩子因病夭折了。老人带有怨气的回忆说:“我那时候觉得他怎么一点也不顾家呢,而且还经常不回家。”“他啥也不跟我说,一问就说我不懂,还说他干的是大事,不能让外人知道。”
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年,当时金玉珍已怀有身孕。老人回忆:“他当时和朱云岫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人我都不认识。”王振达这次离家,拿走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金玉珍的金银首饰,只留下一句“我去打鬼子了!”,便跑出了家门。金玉珍拖着个大肚子在后面追,让王振达别走,可怎么也追不上。最后没办法,金玉珍只好带着身孕,回了娘家。
从此,金玉珍再未见过自己的丈夫。因王振达的失踪,年轻的金玉珍一直精神状态都不太好。不久那个金玉珍腹中还未见过自己父亲的孩子,也不幸流产了。这件事影响了金玉珍老人整整一生,一直到晚年老人还经常从噩梦中惊醒。晚年的金玉珍说道:“我一直在想啊、想啊!这么大的一个活人,怎么就一直不回来呢?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金玉珍在娘家等丈夫多年,也不见半点踪影。多年后,实在走投无路的金玉珍,不得不在双方亲属的劝告下,改嫁他人。
日寇关于记载王振达的档案寻找王振达对于王振达的结局,在金馆长没来之前,他的亲人们谁也说不清,到处打听也没有结果。有的甚至听说他打日本鬼子,被鬼子抓去后,给扔到狼狗圈里了。可大家伙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王振达会和臭名昭著的“七三一”联系在一起。
据侵华日军档案显示:“年5月日,王振达在东安省密山县(现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安街长明路被侵华日军抓获”。档案记载:“据密报,王振达有苏谍嫌疑,三月十日以来一直对其侦察。后发现该人好像觉察到我方的侦察,企图外逃,故于五月三日将其秘密扣留审讯”。
被日寇抓捕的我抗日志士而在接下来的审讯中,我们的英雄王振达始终未向鬼子低头,最后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在向上级报告时,得出如下结论:“该人性格狡猾,思想亦无悔改之意,无逆用价值,故认为应该特殊输送”。就这样,我们的这位英雄连同他的战友们,被那伙禽兽送进了“七三一”这座魔窟当中,惨遭迫害牺牲。
不知道当年金馆长有没有告诉王振达妻子金玉珍老人实情,但真的希望还是没告诉实情为好,否则对于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她苦等一生消失的丈夫,竟惨遭如此毒手,定会接受不了的。
侵华日军七三一罪证陈列馆内陈列罪证永垂的英雄英雄不会淹没,只会永垂。很难找到一份关于王振达烈士较全的资料,只能靠亲人们的回忆,再加上侵华日军的档案,一点点拼凑出来这位英雄曾经的足迹。
据王振达烈士的侄子王选财同志介绍,王振达是其二叔,本名叫王明生,王振达这个名字应该是参加抗联后才起的。
东北各阶层抗日武装据记载,王振达生于年,老家在奉天省西安县炮手堆子(现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白泉镇)。在他十三岁那年,跟随家人从原籍迁至密山县城子河村宝山屯定居,全家以务农为生。他在原籍读过三年书,来到密山后,又在平阳镇小学上了三年学。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爱国志士纷纷拿起武器拼杀日寇。年冬,在0多名党员的带领下,密山地区建立起了抗日会。19年月16日,密山抗日总会在哈达河诞生。此时,已在家务农的王振达也长成了一位壮小伙子,满腔的热血促使他不能给鬼子当顺民,决不做亡国奴,并于年三月加入到密山县哈达河村自卫团。
郝贵林烈士年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第四团扩编为第三军四师,该师师长便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郝贵林同志,他率部战斗在密山、勃利一带。该部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成为一支令日寇一想脑袋都疼的部队。年5月,王振达加入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四师,成为这支骁悍部队中的一员干将,任保安连连长。
在担任保安连连长期间,王振达率部在战斗中,作战勇猛,每次都是身先士卒,杀敌无数。按照侵华日军档案记载描述王振达为:“极其残暴”。根据王振达烈士亲属后来叙述,当年王振达不仅自己抗日打鬼子,还带领弟弟王明德加入到抗日队伍当中。按侵华日军档案记载描述:“王振达举家投匪(当时日寇将我抗日部队污称为“土匪”)”。
后来,随着我东北抗日军民一次次的痛击日寇,小鬼子也算一点点明白了,原本想顺利占领东北这块肥沃土地的美梦,是不可能实现的。大规模的“归屯并户”(侵华日军为了阻隔我抗日军民的联系,实行所谓的“集团部落”计划),再加上一次次的进山“讨伐”,使我抗联官兵们本就艰苦的生活,又增加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境。几天吃不上一顿饭、“三九”天还裹着单衣战斗的情况简直是常态。
如果没有切身体会,无人能够知道我们的先辈们到底当年经历了怎样的困境。王振达同志当年所在的部队,此时也与其他兄弟部队一样,每日都在死亡线上与敌人血拼着。按照侵华日军档案记载,王振达同志后来是因为“苏谍”的身份被日寇抓捕的。从抗联战士到抗日的地下工作者,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被我抗联部队打死堆在车上的鬼子尸体按照侵华日军档案关于王振达的记载:“年11月,因厌倦了匪贼生活,举家脱离匪团,投奔三江省依兰县钓鱼台李子明处暂住”。敌人的这种污蔑记载,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熟悉抗联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年8月至年12月间,为了跳出敌人日益缩小的包围圈,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的主力部队,进行了伟大的西征作战,目的是实现向敌人统治薄弱地区进行战略转移,从而保留下这支宝贵的战斗火种。本文为泽石原创,请勿侵权。除了许多跟随大部队战斗的官兵外,还有许多同志被组织安排隐蔽下来,做地下工作与敌人继续战斗。因此作者大胆推断,王振达同志当时应该属于被组织安排继续从事地下工作的人员。
通过有限的信息记载显示,王振达是经一名叫赵振国(万信)的同志介绍,前往苏联境内学习。王振达回国后,曾在密山县黄泥河子恒山煤矿劳务系,以煤矿工人的身份作为掩护,从事抗日地下活动。侵华日军记载其工作名为:“满炭”,“满炭”应为王振达从事地下工作的代号。王振达主要的侦察任务,是调查密山县境内侵华日军的阵地、兵力配置、交通状况等。
最后一张照片资料显示,年初,因王振达上级万信同志暴露了,从当年三月份开始,鬼子将目光盯上了他。5月日,王振达于密山县东安街长明路的隐蔽处遭侵华日军东安宪兵分队抓捕。而开篇所留下的那张英雄照片,应该就是他被鬼子抓捕后留下的影像了。那一年,王振达才25岁,此刻,他依然保持着妻子记忆中“笔挺”的形象。
拍完这张照片,敌人便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审讯。可无论鬼子使出怎样的损招,王振达到最后也没有屈服。无奈的鬼子头,侵华日军东安宪兵队队长白滨重夫做出了批示:“经与特务机关联系,我认为赵振国(万信)一伙无逆用价值,同意分队长的意见,拟将其特殊输送”。就这样,赵振国、王振达、朱云岫等抗日英烈,遭到了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残害致死牺牲。这也是为什么金玉珍老人苦等一生:“这么大的一个活人,怎么就一直不回来呢?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的原因,而同样没等到家人回来的,还有那数千位惨遭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残害同胞们的家人们。
年初,当金成民馆长与王振达、朱云岫当年的战友韩玉亭老人聊起往事时,时年已经8岁高龄的抗联老战士仍清晰的回忆道:“王振达比我强,可有头脑了”、“王振达亲手打死过小日本鬼子”、“我一直不知道他们的下落”。而当韩玉亭老人听到两位消失多年的战友,竟然是被日本鬼子给押送到“七三一”部队残害致死时,这位当年上阵杀鬼子都没眨过眼的英雄沉默了好久好久,最后眼泪一直默默的流出来,心痛不已。这次采访完的三天后,韩玉亭老人走完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很难体会当时老人的心情,当了解真相时,战友消失多年的谜团也许解除了,但残酷的事实恐怕老人又无法接受。
在日寇档案中留存的王振达烈士正面像后记大约一个月以前,本文作者在翻阅手中《“七三一”部队罪行铁证》一书查找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了该书第68页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正面像,另一张是侧面像,照片中的英雄便是王振达烈士。
看着英雄那双如炬的眼睛,加上那不屈的神情,我被震撼到了。这张照片在后来的日子里,被我翻看了无数遍,与这张照片相邻没几页的朱云岫烈士的照片也是如此。之前朱云岫的照片我在其他资料中曾见过,挺拔的身躯,标准的军人站姿,面临大量日寇,神情自若,毫不在乎。
在日寇档案中留存的王振达烈士侧面像我曾设想,如果我在同等的环境下,手无寸铁的面临大量杀人魔王时,明知即将遭受毒手,是否也能做到如此淡定呢。说实话,我不能,估计我能被吓堆歪了,不尿裤子就已经烧高香了。但我们的英雄先辈们,与我同样也是人,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些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中很久。自打见到抗日英雄王振达烈士的照片后,我就开始收集资料,用了我也记不清多久的时间,写写改改,终于形成了此文,算了却了心中的一件事。
每当我们这个民族遭受磨难时,总会有许多如王振达、朱云岫、赵振国一样的英雄们挺身而出,为我们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古老民族的尊严。虽然在妻子眼中,王振达或许不算一位合格的丈夫,但相信在英雄的心中,他是无比的热爱自己的小家以及我们这个大家。王振达、朱云岫等无数遭受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活体实验残害的英雄同胞们,不会随着敌人焚尸炉中的那一缕黑烟而消失,恰恰相反,他们如繁星一般,在完成自己使命的那一刻,升到了天空,依然闪耀着光芒去护佑着他们曾经无比疼爱的人。向先烈致敬!
结语我本人不太赞同“中日友好”之类的话语,虽然我这么说有可能被限流,但说实话,我做不到那么“大度”。最近网上有些奇怪的现象,细想很可怕,也很可悲。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的先辈们曾遭受过怎样的苦难,有谁体会过他们的痛,又有谁体会过他们亲人的苦,因此不能因为一句“已经过去很久了”,就成为掩盖那些丑恶罪行的理由。而我能做的,就是继续探寻历史,去寻找那些被尘埃掩埋的真相。本文为泽石原创,请勿侵权。
最近很火的南方“小土豆”来到哈尔滨游玩冰雪的同时,在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看到有如此多的年轻人能够去了解这段历史,对于已经数次去过该馆的我,真的感觉很高兴,也深深的记住了那句话:“出口有光”!
金成民同志金成民馆长与已故原饶河县县志办主任姚中晋(该字应为“山”加“晋”,因无法打出,用晋代替)同志,是我从内心非常敬佩的两位先生,他们默默潜心研究,数十年如一日的发掘出大量史料。姚先生为了探寻真相,骑自行车走遍了饶河县境内的山山水水,金先生为了揭露“七三一”的恶行,曾大量走访知情人,甚至远赴日本访寻知情者,经过他们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史料财富。
姚中晋同志向金成民、姚中晋等努力探索历史真相的文史工作者们致敬!
铭记历史,不忘先烈,感恩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