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政法队伍开展的教育整顿工作中,市法院人民法庭的干警们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针对春季备耕,播种农忙时节,人民法庭的广大法官们纷纷走出办公室,走进村镇集市、田间地头、农户社区,化解纠纷为民解忧,普法防范校园霸凌。
服务举措是法院为民服务的基石。在司法服务中,时刻唱响为民主旋律,用实际行动牢牢把握为民这一永恒方向。全市人民法庭干警从进一步方便群众入手,以切实创新为民服务举措为抓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将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贯穿到工作的每个角落,延伸到每个环节。启动巡回审判、特色法庭等便民利民举措,积极运用就地立案、就地审理、上门调解等形式,认真推行远程立案、电话立案、来信立案、上门立案等措施,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司法服务,逐步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难题,让群众尽享司法的人文关怀。
国徽闪耀,机耕现场庭审忙
挂国徽、搬桌椅、调设备,哪里有纠纷,国徽就闪烁在哪里,哪里有矛盾,法槌就敲响在哪里。虎林市法院虎头人民法庭的干警们走进农田机耕现场,助农解纷庭审进行时……
伏案农家,疏解平息赡养案
鸡东县法院鸡林人民法庭老先进模范庭长吕仙华,考虑到原告年岁已高,行动不便,且有被告着急外出打工等因素,把一件将自己的两子一女告上法庭的赡养费纠纷案件,开到了原告家中,将原、被告一家人聚在一起,弱化诉讼,突出调解,互相倾诉心中郁结,最终化解了矛盾,促成了骨肉亲情间矛盾恩怨的消融,成功调解此案。
田间地头,法官多元解纷争
滴道区法院兰岭人民法庭法官自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以“小切口”为单位,以为民解决实际问题为成果,在辖区各村屯建立调解联络员,通过下沉到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多元调解的方式,现场调解审结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为当事人提供更好更快的诉讼服务,帮助农民快速解决纠纷,真正做到司法便民、服务为民。
“炕头法庭”,扶贫救困化民忧
鸡东县法院平阳人民法庭在审理一件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时,接到被告人所在村的村支书的电话,反映“被告人家里是贫困户,身患严重疾病,现在下地行走十分困难,而且年纪大、说话表达不清晰,他的老伴年纪也大,儿女还不在身边,根本没有办法去法庭参加庭审活动……”,主审人庭长梁晓云将庭审现场搬到魏某家的炕头上。通过与当事人沟通,双方均表示同意,同时还邀请魏某所在的村领导旁听庭审活动。
没有审判台,没有原告席与被告席,四十几平方米的被告家中,“炕头法庭”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经过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村领导从“情与法”入手积极参与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即魏某给付国某,并当场通过